筹笔驿 陆游,罗隐《筹笔驿》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求李商隐《筹笔驿》赏析

筹笔驿 陆游,罗隐《筹笔驿》

1筹笔驿:遗址位于四川省广元县北侧。《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古代以竹为架,竹片制成鸟笼供鸟类栖息、啄食和饮水。2猿鸟:-作”鱼鸟”。简书: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称为简书。这里是指诸葛亮军文书。储胥:军营。此二句道出了诸葛亮的军令森严,甚至在其驻地周围的猿类中、鸟儿们怀着崇敬的心。而风云长聚仿佛还守护着诸葛亮军营。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称此二句”写得诸葛武侯生气奕奕。”3上将:指诸葛亮。徒:空,白白地。降王:指蜀后主刘禅降魏。空,空,白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是“空”的意思。传车:古时驿站备用的长途运载车辆。靖元四年(263),魏大将邓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东迁,至魏都洛阳。此二句深感诸葛亮的遗憾。4。管乐句,春秋时齐相管仲的故事,辅佐齐桓公,成春秋五霸。乐毅在战国时任燕国主帅,一度击败齐师。“其令皆以管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自与管仲,乐毅相比,时人莫之许。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善之,谓之信然。“这里的”管乐“是指音乐,而不是泛指。”“不忝:无愧,不逊色。关张无命:关羽守荆州,被孙权所杀。张飞被部下张达范强谋害。无命:不能长寿。这两句说诸葛亮确有管、乐之才,无奈关、张命短,不能辅助他,他孤掌难鸣。《潜溪诗眼》称此二句”属对亲切,且有评论,别人无法企及。今昔皆不同,汉魏难两绝。“5他年:此言往年,指大中五年(851)到成都,曾作《武侯庙古柏》诗,有句云:”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出师表》何人问昭融?锦里:锦城,故址在成都,诸葛武侯祠遗址。《梁甫吟》:《三国志·蜀志》载:”亮躬耕垅亩,好为《梁父吟》。”后被后人用作咏叹历史人物的诗句,遂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梁父吟》本是挽歌的一种,凄婉大方。此诗是作者在晚年时,对自己的仕途失意而发出的感慨和怨愤。无谓《梁父吟》也,是指他写的《武侯庙古柏》一诗。恨有余:诗人吊古伤今,感慨万千,不只慨叹武侯怀为旷世奇才,而难以成就大业,并深感怀才不遇的伤感。

评评

张《笺》定此诗为大中九年(855)所作,笔者跟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归降朝廷,途中经过蜀地的筹笔驿,著有一首咏怀古迹的诗篇。全诗以“竹枝”为题,抒发怀古之情。诗中表现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并且对自己没有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志愿,深表遗憾。全诗共八句,其中五言绝句四首。过去论者大都把这首诗和杜甫的《蜀相》联系起来。其实此诗并非杜撰,而是在真实反映诗人内心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方面作出了可贵贡献。这首诗的艺术成就的确可与《蜀相》相媲美,都融抒情,写景和叙事于一体、议论是一体之作。但是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其实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第五首(诗附于次)比较接近,史论的气息浓厚,在抑扬顿挫之中凸显诸葛亮的”才命相妨也”悲剧。从情感上说,此诗于悲愤之中又有一种深沉的哀思。它亦是中国古代士人文学永恒的生命主题。历来论者多从政治角度来评价这两首诗的价值与意义。《瀛奎律髓汇评》:何焯:”议论固高,尤当观其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纪昀:”起二句斗然抬起,三四句斗然抹倒,然后以五句解首联,六句解次联,此真杀活在手之本领,笔笔有龙跳虎卧之势。”许印芳:”沉郁顿挫,意境宽然有余,义山学杜,此真得其骨髓矣。”

李商隐《筹笔驿》诗云:“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这是说,当年诗人写了一首诗,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为谁而死的事。我想起来了,《三国演义》里是什么人写的?

诸葛亮。

李商隐《筹笔驿》:“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会使人想起《三国演义》中谁的故事

诸葛亮。

因诸葛亮善作《梁父吟》

李商隐创作了哪些诗歌?

1。无标题[李商隐]2。隋宫[李商隐]3。韩碑[李商隐]4。行次西郊,作百韵[李商隐]五。夜来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嫦娥[李商隐]6。春草欲生春也绿,香花又开时。初食笋呈座[李商隐]7。花前醉里梦中魂。杜司勋[李商隐]8。花下醉[李商隐]九。寄令狐郎中[李商隐]10。贾生[李商隐]11。龙池[李商隐]12。齐宫词[李商隐]13。霜月[李商隐]14。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15。晓入云窗,雨夜孤舟。梦天[李商隐]16。雨中送客。为有[李商隐]17。瑶池[李商隐]18。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九。咏史[李商隐]20。观灯思旧泪沾襟,灯影里人愁似水。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观之[李商隐]21。春风吹面不寒杨柳丝,一夜春风又一春。安定城楼[李商隐]22。春寒料峭,春风拂面。筹笔驿[李商隐]23。春雨[李商隐]24。二月二日[李商隐]25。锦瑟[李商隐]26。哭刘蕡[李商隐]27。马嵬[李商隐]28。王侯之家,皆为富贵人家,而我却为穷苦的穷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南朝[李商隐]29。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李商隐]30。送崔珏往西川[李商隐]31。夜来风雨声,家树满苍苔。重有感[李商隐]32。今昔皆不同,谁是故国人?昨日[李商隐]33。登楼看花,看花的是什么?骄儿诗[李商隐]34。登乐游原名[李商隐]35。听鼓[李商隐]36。北青萝[李商隐]37。蝉[李商隐]38。夜静梦寒,人自苦悲。风雨[李商隐]39。哭刘司户蕡[李商隐]40。凉思[李商隐]41。秋夜雨后,雨中的残荷。落花[李商隐]42。晚晴时[李商隐]

李商隐《霜月》赏析

霜月作者:【李商隐】时代:【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相接。夜来风雨声如诉,谁为秋夜送雁回?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夜来风雨声更急,吹落红妆照玉壶。[注释](1)青女:主霜之女神。形容女子美丽。素娥:月中嫦娥。我看到天上有许多美丽的星星。(2)婵娟:美好的姿容。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美![译文]起初听见远行到南方大雁啼鸣,蝉鸣已消失,我登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相连。所以,诗人要善于把生活感受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霜神青女,月里嫦娥,不畏严寒,寒月冷霜里,争妍斗俏,比冰清玉洁之美姿。在创作过程中,诗人总是自觉地按照生活规律去构思,安排景物描写,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尤以诗为甚,其特色是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这种境界,往往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诗人并不只是写生之妙,而是随物赋形,以化工为主。这正是诗人在描写秋天景物时常用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佳句。最平常的主题,在卓越诗人笔下,常能营造出超卓美妙的意境。“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等诗句都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读李商隐《霜月》诗,便产生了这种情感。这首诗写于深秋时节,在临水高楼欣赏霜月交辉夜景。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作者的感情却显得十分沉重和压抑,似乎他要用一种痛苦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心情。其意无非是月白霜清,带给人的,只是冷飕飕的秋。诗人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倾注于这景物之中,使这景象更加动人。这种风景会让你觉得很惬意。在秋夜,我常常看见一个人坐在窗前,面对着一片苍茫的夜色,沉思着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但是,这首诗给读者带来的美却令人愉悦,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歌意象清晰朴素,其内涵丰满,充实。“霜去秋还在”,这便是秋夜大自然最动人的景象之一。金秋时节,一草一木都摇落变衰,眼中所见,皆萎约枯黄、黯然无色;但清宵之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不是形容玉容娇美,而是形容玉骨冰肌。这个秋夜的自然景色之美,说明了什么?素妃们是如何在冷天中保持自己的芳容风采的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古人描写秋夜,常常用霜来描绘,以形容她那冷酷无情的面容。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却冰肌玉骨,绝代佳人,越是宵寒露寒的时候,越是看到雾鬓风鬟的美丽。写雪,也不从雪里点上一枝梅花,而落在那一片冰雪之上,使这一汪清潭变得更加美丽起来。她们绰约仙姿,所以与庸脂俗粉有别,正是由于她们耐寒,经受住了严寒考验呀!在《枫桥夜泊》中,作者把霜月描写得凄清冷寂、凄凉哀婉。写霜月并不是从霜月自己着笔的,却写出了月中霜中素娥与青衣;这种描写,不是直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与赞美,而是通过对霜月和霜花的形象刻画来表达他那特有的审美情趣。青女,素娥,在诗中被当作霜冻与月亮的符号。从而使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象不只是秋夜,却勾清秋之魂、霜月之灵。因此,这秋夜的景色,正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一种诗意表达,是诗人对理想人格的一次生动塑造。这种精神,正是诗人在霜月交辉夜景中所挖掘出的一种自然之美,又体现出诗人对浑浊现实环境中美的追求、对光明渴望很深;也不是诗人自比。正是在其个性上的高标绝俗、耿介不随,自然流露。我们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位抗寒素娥,青女,是诗人隐以自喻;诗言志,意在言外。或另有实指。所谓有意即为无意,意在言外,而又不为言所掩,所以才有此说。诗的寓情寄兴,就不会那么窄了。所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诗题和题旨联系起来研究。王夫之说得很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若刻舟求剑,了解太窒实了,却使其含义变小,使其美学价值大打折扣。这类作品都是用比兴手法写的。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这是因为他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现实的感受。他引用《筹笔驿》一文、如《马嵬》一文加以阐述。我们知道,唐代许多着名的抒情诗人,都曾以自己的作品为后人所传诵和研究。(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既咏史诗,又叙志述怀之作,在比较即景寄兴小诗中,一样能看出李商隐“高情远意”。这就是《无题·春夜喜雨》一诗,全篇都写得十分细致、真切。叶燮就是见过这一幕,因此,他专门点明了李商隐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诗歌中出现的景物又是那么真实、生动、感人。在这首诗中,亦可窥见一斑。诗人笔下的秋天,是一个静寂的季节,没有什么声响。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笔触全然悬垂于空际点染之中,诗境犹如海市蜃楼一般弹指一挥间;这是一个深秋之夜,天高气爽,天高云淡。诗歌中的意象,是幻想与现实相互交织所组成的一个完美整体。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秋天很深,枝头已经听不见聒耳蝉鸣,浩瀚长空中,随时都会有雁阵惊寒的声音。“寒山孤馆夜半钟声到”两句,是虚化意境。月白霜清夜里,高楼独倚水光,放眼望去,清澈而空旷。它又会使人联想到“雁群”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就是实写的环境背景。“蝉噪林愈静”一句,描写了秋天傍晚蝉鸣之声。这种环境,就是奇妙想象中的摇蓝,多勾起绝俗离尘之思。就在这摇篮中,诗人灵府飞入月地云阶神话世界。后面二句是想象的情调,由前二句生发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19511.html

(0)
聚禄鼎的头像聚禄鼎
上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上午8:30
下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上午8:3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