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名词解释,认知盈余什么意思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认知盈余》txt全集下载

《认知盈余》txt全集下载

认知盈余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1节:推荐序 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马化腾)(1)
推荐序 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
马化腾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最近有幸读了两本克莱?舍基的书。第一本是《未来是湿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认知盈余》是第二本。作者不愧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这两本著作一脉相承,它们所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随着全球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更加庞大,它们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我们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而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又该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克莱?舍基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如果说,《未来是湿的》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红利”,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研究?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高效、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通讯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专利,它像水和电一样,成了……

认知盈余的目录

认知盈余的目录

第一部分
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为2 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累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点儿什么。 ·第1节:推荐序 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马化腾)(1) ·第2节:推荐序 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马化腾)(2)
·第3节: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胡泳)(1) ·第4节: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胡泳)(2)
·第5节: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胡泳)(3) ·第6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
·第7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2) ·第8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3)
·第9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4) ·第10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5)
·第11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6) ·第12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7)
·第13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8) ·第14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9)
·第15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0) ·第16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1)
·第17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2) ·第18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3)
·第19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4) ·第20节: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15)
第二部分
早在2003年,美国多个牛肉源被发现带有疯牛病菌(学名“牛海绵状脑病”),其后韩国便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除少数的特殊情况外,这项禁令一直持续了5年。一直以来韩国就是美国的第三大牛肉出口市场,因此这项禁令成为了两国政府间的敏感问题。 ·第21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1) ·第22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2)
·第23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3) ·第24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4)
·第25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5) ·第26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6)
·第27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7) ·第28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8)
·第29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9) ·第30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10)
·第31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11) ·第32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12)
·第33节:工具赋予的可能性(13)

认知盈余名词解释,认知盈余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克莱61舍基的《认知盈余》

怎么理解克莱61舍基的《认知盈余》

对“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的自由时间的集合体,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可以说,Facebook、推特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者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有多大?为了算清这笔账,我们需要一个计量单位,那么就让我们从维基百科开始吧。设想将所有人花在维基百科上的时间总数作为一种计量单位,人类用在维基百科的时间统统加起来,大概代表了1亿个小时的人类思考。显然累计达1亿小时的思考时间已经很多了,然而这和我们花在电视上的时间相比,又算什么呢?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每周末我们都会花大约1亿小时只是用来看电视,这是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盈余。而全球受教育者累积起来的自由时间每年超过1万亿小时!那些问“人们哪儿来的时间”的人没有意识到,相比我们全部拥有的自由时间的总和而言,维基百科项目所占用的时间多么微不足道。
而我们累积起来的简单的空闲时间,这并不足以构成认知盈余,原因是我们缺乏使用空闲时间的手段。 自由时间转变为认知盈余多通过新的社会工具,途径、动机和机会三者的融合,从累积的自由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
最早,对认知盈余的成功利用是技术团体中的计算机编程。在那里,人们充分理解协作,因此参与文化的障碍少之又少。如今,人们正在更为有计划性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造性活动,而非仅仅沉迷在消费性活动中,尤其是在网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协作工具之后。人们可以协同做到的,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这就是美国传媒学家克莱·舍基提出的“认知盈余”理论。(摘选自认知盈余惊人的微力量)

马化腾推荐的《认知盈余》这本书讲了什么?

马化腾推荐的《认知盈余》这本书讲了什么?

【一】
开始今天微课前,精读君邀你一起想想你是如何度过工作之余的时间。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我们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有统计甚至指出,仅仅针对电视,美国人一年花在观看电视的时间就约有2000亿个小时。换句话说,面对时间的盈余,许多人都通过媒体将其消费掉了。
然而有那么一群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他们不在其中消费空闲时间,而是用其分享与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
这就是今天精读君为大家推荐的书籍——《认知盈余》。该书尚未出版前,就在国内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一致关注,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7.3。值得关注的是,腾讯CEO马化腾还为该书亲自作序。再来说说它的作者——克莱·舍基。他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曾担任包括诺基亚、宝洁、BBC、美国海军和乐高等公司的咨询顾问。多年来,他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和《IEEE计算机》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广受读者追捧,并经常在技术会议上充当主题演讲者。
针对大多数人们将大量时间消耗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上的状况,克莱·舍基提出:“随着在线工具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该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也即闲暇,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因为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单纯地盯着电视发呆傻笑,也可以在视频网站上边看边留言并分享内容。当你从事后者的行为时,你就不仅仅在消费内容,也还在分享与创造内容。
事实上,后者的行为方式正是作者想要提出的概念——认知盈余。克莱·舍基对此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
除了介绍认知盈余的概念,该书还阐述了认知盈余的存在原因、认知盈余的价值表现形式,以及产生认知盈余的必备条件。现在精读君就对第三部分的内容做详细阐述。

【三】
产生认知盈余有何条件?
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2007年12月,肯尼亚总统选举刚刚结束就发生了种族暴力事件。律师欧克罗随即在她的博客上报道这个事件。然而暴力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肯尼亚政府突然实施了对媒体的强有力管制,使得许多人无法了解事情缘由。于是,欧克罗向她的博客读者们征求更多关于暴力事件的信息以供分享。不久,大量的评论涌入进来,多得无法整理。
两位程序员读了欧克罗的博客,决定为她建立一个自动化的程序——Ushahidi。Ushahidi意为“目击者”或“证人”,它的运作方式很简单,就是将现场,无论是来自于互联网,还是来自于移动电话或短信的报告汇总起来再发表到地图上。该程序所做的就是获取那些不为人知的隐形信息——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暴力发生在什么地方, 但是没有人通晓所有信息。
后来,信息公布的网站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于是两位程序员们将其改变成一个平台。如今,它被运用在跟踪墨西哥的选举舞弊中;也被用在跟踪华盛顿特区的积雪清理;最著名的是它被运用在震后的海地。现在当你看到在Ushahidi首页公布的地图,你会发现Ushahidi运用在世界各个角落。可以说,Ushahidi就是人们分享和参与特定的互动性社会行为后所产生的认知盈余。仔细分析上述的案例,你会发现产生认知盈余存在多方面的条件。对此,克莱·舍基总结为5点:
可利用的知识和经验——博客读者们的所见所闻,以及程序员的专业技能
可使用的自由时间——读友共享知识所花费的时间
支持分享的新的社会工具和方法——网络博客平台
人类与生俱有的分享动机
开发人类真正动机的机会——政府强力管制暴力事件发生后的媒体平台
或许,机会这一条件并非我们所能控制,但对于个人而言,前四个条件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不仅仅是量的简单相加,还具有摩擦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的可能,因而不断增加你的知识量是产生认知盈余的根本。

【四】
认知盈余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上文曾提到,美国人一年花在观看电视的时间就约有2000亿个小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事实上,维基百科或者Web服务器软件Apache就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共同创造的。这正是认知盈余对我们的影响。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马化腾在该书序中说道:“每一位从业者必须认识到,如何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这也是为何马化腾总是在思考“如何将腾讯打造成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自由创业、供更多用户自由分享的开放平台”的原因。
作为个人,马化腾则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互联网世界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所以我们应该屏气凝神、全情投入。事实上,无论你兴趣多么小众,你都能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比如哈利·波特忠实读者们聚集在一起创作同人小说;东方神起的粉丝们因为热衷分享新闻走上街头(其中大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去抗议韩国政府制订的进口美国牛肉政策。
克莱·舍基在书的最后叩问:“如果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吗?”现在是时候用你的行动为其揭晓答案了。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90386.html

(0)
聚禄鼎的头像聚禄鼎
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上午8:32
下一篇 2023年2月14日 上午8:3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