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一般在哪里发表,网络文章参考文献格式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网络文章

网络文章

在我国,许多人把微机、外语、驾车这三种技能当作是21世纪劳动者的必备技能,学校加强了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许多学校开通了校园网,许多家庭甚至是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台电脑,联上互联网。微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互联网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互联网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有使人们堕落的陷阱,这些陷阱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直接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陷阱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当代青少年,因为在当今社会,能够在网上遨游的基本上是青少年。
我们经常见到的情形是,学校、家庭非常重视微机及网络应用技能的培训,网络应用规范、网络道德的教育被忽视或者是教育力度不够。正如美国奈尔学院教育学专家蒙克指出:“一个人所应负有的责任应当与他能力所及之范围相适应。我们既然给予了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整个世界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有责任教育他们把这些工具用于有益的用途。”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象征的网络文化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怎样使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多造福于人类而不去制造更大的消极后果? 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抵制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诱惑?学生应遵守什么样的与网络文化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小网络陷阱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我们以访谈个别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了解了我部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及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一)上网及上网时间
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我部学生约有71%上过网,其中约有7%一周上网时间10小时以上。
(二)上网的主要目的
把交友聊天作为主要目的的占首位,达39%,居第二位的是什么内容都看,占33%,只有28%的学生以搜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作为主要目的。
(三)最喜欢上的网站
学生们喜欢上的门户网站分别是:网易、OICQ、新浪、搜狐、雅虎、中华、第九城市等。对于国外的网站,没有访问过的占62%,偶尔访问的占32%,经常访问者占6%。
(四)阅览的信息
阅览较多的信息依次为音乐类、娱乐类、国内外时事新闻、动(漫)画类、体育类等。
(五)搜索查询网上内容技巧
为了搜集某一方面资料,有28%的学生采用逐个网站查询的方法,有41%按目录分类查询,只有31%使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查询。
二、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一)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求知途径,有必要传授有关互联网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操作和技巧,以便于学生从网上获取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强调上网遨游要有节有度,不要影响课程的学习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许多青年学生上网最初的目的只是因为追逐时尚与满足好奇心理,但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由于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信息,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更方便、快捷、全面,这给青少年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不只是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然而,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许多学生上网之后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到那里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要想真正利用好网络,必须使学生掌握信息查找和搜索的技巧。与他们娴熟的上网聊天技巧相反的是,网络基本知识、信息查找和搜索的技巧却很少。为此,我们通过讲座等形式,介绍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个教育资源网站地址,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网址收看。
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为上网聊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时聚精会神、神采奕奕,上课时却精神恍惚、昏昏欲睡、兴趣索然,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都是上网惹的祸”—这是众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担忧。
在网络时代,靠禁、堵学生上网是不可行的,无异于因噎废食,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跟学生讲清沉迷于网中的危害性,教育他们自护,就是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注意正常而规律的生活,调整精神状态,上网有节有度;引导他们学会利用互联网上的与自己学习有关的资源,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而把上网仅仅当作聊天和游戏的工具是背离了传递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初衷。对于长时间上网的“网虫”教师和家长则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引导。
(二)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年学生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会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更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及其身心发展,而且对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是有深远的影响。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使庞大的地球变成一个小村庄。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还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络交往具有安全性、间接性、广泛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可以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与另一个不知身份、职业、性别的人安全地进行思想、心理上的交流。这种交往激发了彼此间的神秘感,并且也不用担忧会泄露自己的隐私,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真正知道你是谁,因而这种交往容易使人获得交往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日常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其运行机制要复杂得多,容易失败。但是,现实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有着健全社会性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社会互动。如果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 ,就过分依赖网络虚拟的交往寻求安慰和满足,从而更消极地对待现实的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这不能不说是人的异化和片面化。
人际交往是学生丰富社会性、健全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有的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遇到冷遇和挫折,不是积极地去调节、完善,而是选择了放弃,转而沉溺于网络交往中,陶醉于整日坐在计算机前与另一个同样忽略了背景条件的人安全地聊天,以至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漠无情,陷入孤立慵懒、空洞贫乏的人生状态和空虚苍白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采取正确的态度,充分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社会交往面,同时适当控制对网络的依恋,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往,而不是将网络当作自己唯一可信赖的“朋友 ”;学校、班级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对网络虚拟交往的过分依赖。
(三)过多的信息也易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信息污染”,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分清网络内容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1%的学生认为网上的内容有的是可信、健康的,有的则是不可信、不健康的;有5%的学生认为都是可信的、健康的;而有4%的学生则认为是完全不可信。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只有少部分走极端,这是可喜的一面。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正处在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较大,网络文化中健康向上的东西和颓废、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并且后者往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容易使他们成为不健康信息的俘虏 。目前,网络文化的主导国家是极少数西方国家,网上运行的信息潜含的往往是西方式的意识形态。这其中虽然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也有许多东西不适合我们,甚至是我们要大力禁止的,因此就要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自觉地选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抵制资本主义腐朽、反动的思想。
不健康信息,与道德社会永远对抗的主题,在各种动机之下生根萌芽,一些人利用互联网无国界、超控制的弱点,把不健康信息弥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不健康信息有泛滥成灾的势头。不健康信息站点泛滥的最严重后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还不适合他们了解的信息。虽然这些网站一般声明访问者必须到一定年龄才能阅读其网站的内容,但并没有一种有效措施来保证青少年不接触到这些不健康信息。中专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尚不完全具备判断和驾驭能力,好奇心常常会破坏他们的自控力,很多家长不会电脑操作就难以控制和禁止孩子访问不健康站点。另外,目前网吧普及率高,学生有条件在课余时间甚至逃学到网吧,有的进入不健康网站,玩不健康游戏。据我们的调查,我部有9%的学生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1%的人承认“经常”去看。虽然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也就看了,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不健康文化”的危害是严重的,这些不健康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是诱使学生堕落和犯罪的重要根源。
为了消除“不健康文化”的不良影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强心理、生理卫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上网要自制,就是自己学会克制自己,抵御各种诱惑,要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主动拒绝不健康污染。同时,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不健康污染的传播,如设立防火墙,安全级调高等等。
(四)网络的隐蔽性会造成青少年学生道德感弱化,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单一的技术崇拜,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使学生文明上网,争做网络道德人
网络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现象也值得人们去重视。据调查,有70%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没什么大不了”,有10%的学生认为是应该的,只有20%的人认为是不道德的;有38%的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32%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网络的高度隐蔽性。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青少年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也会波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69%的学生认为给人制造麻烦的“黑客”是不道德的,但仍有31%的人认为“黑客”是侠客、能人。学生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崇拜,有利于我国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对思想修养的偏废,认为个人素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可以包打天下。我们并不希望出现单一的技术崇拜,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现象。
为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牢记社会期望和肩上的重担 ,在网络时代增强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牢记道德责任,多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 ,不去违背社会道德和亵渎文明。比如,上网时应自觉遵从以下网络规范:一是不要偷号盗号 要上网,就必须到ISP那里申请入网帐号及密码,以使自己成为合法用户。二是不要乱闯禁区 因特网就像大海一样显得无边无际,当中也有一些暗礁险滩,一不留意,就容易在网中“触礁”。所以,我们不应该去光顾那些3X级的网站(以传播淫秽内容为主),即使你是一位没有恶意的电脑高手,也不要试图通过网络闯入那些“闲人莫入”的地方,诸如:银行、国家安全部门、军事基地等处的电脑网络系统;三是不要上网使坏 网络本是人们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的最佳场所,即便是在网上开玩笑,也得注意分寸,别开那些有损于人的玩笑,比如故意制作大堆垃圾邮件“轰炸”别人的邮箱。这种玩笑开了之后,一来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二来可能会遭到别人的报复;四是不要口无遮拦 “网络社会”既然称之为社会,那就离不开和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语言。因此,在网络上讲究语言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网站的聊天室里和别人交谈时,不要以为交谈者之间不能彼此相见就可以大放厥词,如说些攻击他人的、站规禁止的、甚至淫秽下流的语言。当我们通过网络电话或是网络寻呼机在全球范围内广交朋友时,时刻不要忘记:你的言谈举止代表了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形象!见面说“HELLO”,应成为一种习惯。并且,双方交谈时还应尊重对方所在国家的民族习惯。注意不要随便说些过于敏感或忌讳的话题;五是不要上网超时 网海是十分绚丽多姿,不早点去网海冲浪是人生一大憾事!可干任何事情总有个限度,上网也是如此。如果自己被网海弄得乐不思蜀,那对自己来说就是弊多利少了。
(五)引导学生注重自我教育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特点,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就显得很重要。当前,要特别重视以下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一是自学,就是自己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既可作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作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使他能够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二是自护,就是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注意正常而规律的生活,调整精神状态,上网有节有度;三是自辨,就是自己学会分辩析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能够分清网络内容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四是自制,就是自己学会克制自己,抵御各种诱惑。要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五是自省,就是自己反省和检查自己,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爱护自己的人格,提醒和告诫自己在使用网络时不要犯错误。

以“网络”为题的文章

以“网络”为题的文章

[我与网络共成长征文] 从“爬格子”到敲键盘文:詹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我,读初中的时候,耳濡目染着语文老师把自己文章写进带格子的稿纸,装进信封里邮寄到编辑部,最后变成铅印的报纸和书籍,就羡慕得要命,暗暗发誓也要当一名“爬格子”的人。心怀做“爬格子”的人的理想,在听收音机广播、看旧报纸的同时,注意留心身边的新人新事新变化,模仿着学写新闻报道。没有稿纸就省下做作业的作文纸,再没有,干脆用白纸画成方格的稿纸;有时候,连价值两分钱的信封也是自己折叠的,从牙缝里挤出8分钱买来邮票,将稿件邮寄给县电台。由于大山里听不到县级电台节目,稿件寄出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邮递员送来稿件采用通知单和稿费,当然,大多是没有结局的盼望。也许是我小小年纪就“爬格子”和“爬格子”的穷酸感动了编辑,我第三次投稿就被县电台新闻采用了一篇,两个月过后,县电台寄来5毛钱的稿费,全班50多名同学欢呼一片:咱们班出了个“爬格子”的大名人。从此,我就爱上了“爬格子”。1990年毕业后,我成了村里的一名代课教师,“爬格子”用的稿纸、信封、邮票再也不用愁了,采写的新闻经常见之于省市报端,稿费成了家庭开支的一笔主要收入。“爬格子”爬得更勤快了,往往是当天晚上写成的稿子,就连夜步行10多里山路送到乡邮电所。因为邮寄路上的耽搁,我采写的新闻报道出现在报纸上时间,大多是“最近”、“近来”“前不久”等模糊的概念,编辑读者笑着说日报成了周报。有时候,为了赶新闻时效,就缠着乡里宣传委员用乡里唯一的一台传真机向报社、电台发传真,稿件采用也相当快。新世纪的第三年,我从湖北把“爬格子”的爱好带到玉环,义务当上了宣传第二故乡的新闻报道员。采写新闻报道的“武器”也鸟枪换炮了,2007年,我花了相当于在老家当代课老师3年工资的代价,置办起了电脑、数码照相机,有了现代化“装备”,我写稿子再也不用“爬格子”了,采访的内容经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就轻松完成,片刻之间,稿件迅速通过电子邮箱传到了编辑眼前,编排好与读者和听众分享。去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100年不遇冰雪灾害,先一步回家过年的湖北老乡很多是在半路抛锚,冰天雪地里步行几十里山路回家,我电话采访后,立即写成《鄂豫皖大雪封山,外来务工人员脚步放慢》的新闻,经台州、浙江新闻联播播出后,很快使回乡过年的务工人员改变了归心似箭的行程。正月初三凌晨,当人们仍沉浸在过年的欢乐中,龙溪就有民工返城,我连夜当即采写出《玉环迎来第一批民工返乡》,很快就被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台州日报等新闻媒体采用,催动了春早人勤的春潮。去年3月23日11时,倍受玉环人期盼的漩门港特大桥成功合龙,我及时采写成的摄影报道快捷地采用在多家新闻媒体上,与人们同享合龙的欢乐。去年,8月8日,29届奥运会成功的在北京举办,全中国的人的心都随着奥运会一起跳动。按常规来说,玉环距北京这么远、这么大的场面都轮不到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土记者”报道的份,但我借助网络的力量,巧妙地把玉环人和北京奥运会连在了一起,我拍摄的100岁老人在玉环家中看奥运会电视的新闻图片通过网络发了出去,很快就被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华报、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从“爬格子”到敲键盘过程中,我也由一个在工厂上班的打工者,成长了一名新玉环人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先后聘选为家乡蕲春县政协委员、第二故乡玉环县的党代表,年初,还被评为首届十佳新玉环人和十佳新台州人提名人物。抚今追昔,我通过敲键盘把刚采写到的新闻报道,能实现在第一时间内投稿,与读者、听众分享,这在以前“爬格子”时,是无论都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我从“爬格子”到敲键盘点鼠标采写新闻报道的变迁,也印证了我的网络情缘。

网络流行文章

网络流行文章

郭敬明的文章啊,韩寒的也好啊,或者是明小溪的,都可以,还需要例举吗??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夏至未至><无极>…..
明小溪:<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烈火如歌><明小溪系列><泡沫之夏>

网络文章是什么意思

网络文章是什么意思

就是网络上的文章,没多大区别!

网络文章怎么写?

网络文章怎么写?

网络上写。努力找资料,整理,在复制粘帖。OK啦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88186.html

(0)
聚禄鼎的头像聚禄鼎
上一篇 2023年2月12日 上午8:34
下一篇 2023年2月12日 上午8:3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