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兜,大比熊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大比的含义?

大比兜,大比熊

《周礼》对西周王朝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活动,常以“大比”的活动作为审计的标志。那么,“大比”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是大比?大比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检查工作,包括对社会生产、流通以及财政税收等方面情况的全面审查。也就是在西周时期,一般要比附的内容,数量都要多一些、周期较长的事件定位大比例;又有称之“小比”,指那些不涉及重大经济问题的活动,定位小比。郑玄在注解《周礼·地官·司徒》中“及三年大比”时说:“大比,谓使天下更简阅民数及其财物也。”可见其主要目的是要让民众了解自己所需物品的多少和财货之丰欠。西周王朝审计的内容有:“民数”和“财物”。这两个项目均是按一年进行的。大比周期是三年,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大规模审计。所谓“三算”,即是对百姓和官吏进行监督检查。例如,《周礼,地官·司徒》之乡师:“以国比之法,以时稽其夫家众寡”、“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其器展事,以诏诛赏。”可见在当时已实行定期审计制度了。在此,比是国家审计制度的一种,以稽作为审计的具体方法。州是中央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相当于今天县。州长有:“三年大比,则大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这就是州县长与县县长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不同的结果。县师有:“三年大比,则以考群吏,而以诏废置。”均人(均衡税赋的官员)有:“三年大比,则大均。”乡大夫有:“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也就是乡大夫,承担了当时人力资源审计任务,以大比的方式发现人,举荐人,用好人。

明清科举考试的大比,所指为何?

大比兜,大比熊

明、清科举考试大比,即乡试。

大比亦称乡试,唐宋时称为“乡贡”或“解试”。是一种专门选拔人才的地方考试制度。在各地方州,府的主持下,对本地人进行测试,通常于八月份举行,所以又被称为“秋闱”。

明清时规定为三年一遇,各省省城都有,凡属本省生员及监生,荫生,官生及贡生等,通过科考及岁科、录遗合格的考生都可以参加。考生年龄以二十三岁为准。逢子,午,卯,酉是正科,遇到庆典加科就是恩科,考试时间也是八月。

扩展资料等:

乡试各朝代科举考试的科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其中,明代科举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与唐代有所不同,即只设明经及四书、五经二史。唐朝的考试科目非常多,常设科目以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为主。科举取士的标准是“文”,“术”则不一定要求高。至明代才设立进士一科。清袭明制却又开了特制(特别科),例如博学鸿的词科和翻译科。

科举除特制科目、明经之外,进士科考以儒家经典为主。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考试内容包括文学和政治两方面,并规定每科都要考对一个人,所以科举成为当时士人追求功名的重要手段之一。历代考试的情况亦不相同,唐朝以时务策为主,兼及墨义,口试,贴经,诗赋,宋朝以经义,策问,诗赋为主,至明代,仅经义1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红楼梦“又喜明岁合法大比”中的“大比”是什么意思?

大比兜,大比熊

“大比”意为:大考,三年考一次。

一。读音:dàbǐ

二。出处:红楼梦背景在明清时期,通常科举考试有高、低两个等级,低一级叫“乡试”,高一级的称“会试”、“殿试”,会试、殿试都可算一级。进士是最高等级的科举人才,由皇帝钦定。科考每隔三年进行一次,称“大比”;殿试则是每年的最后一年进行。乡试前赴后继,逢子午卯酉;殿试在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二日进行,叫做小比。会试于其后,逢辰戌丑未年。

三:

适逢来年大考。

清朝时“大比”就是指这个

大比兜,大比熊

科举时代把乡试叫做大比。

大比题

大比兜,大比熊

比天空还要大,将天空顶得粉碎—“夫”这个词应该是这样理解的。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7385.html

(0)
聚禄鼎的头像聚禄鼎
上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上午8:31
下一篇 2022年11月13日 上午8:3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