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文的人物经历
1966年,牛文文出生于陕西省神木县。
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
1991年,获中共中央党校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连续两届获得三项中国新闻奖。
1999年,加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系经济日报社旗下媒体,以报道中国企业家阶层为己任。
2000年,就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执行主任、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委。
2005年,获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2007年,带领《中国企业家》杂志跃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牛文文在杂志上开设“观察家”栏目,关注企业界趋势和群体问题,并持续近十年,成为外界了解企业深层动态的王牌栏目,在业界影响颇深。
2008年8月,牛文文做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离开《中国企业家》,创办了一本报道最具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创业人群的“星探”杂志——《创业家》。2008年是中国经济极为困难的一年,在经济严冬时,牛文文希望《创业家》成为创业者相互取暖的火炉,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
2009年,《创业家》开设专注于报道早期明星项目的“黑马”栏目,开始聚集中国最具活力的创始人群体。同年,创始人俱乐部成立,牛文文出任创始人俱乐部常务主席。
2010年,牛文文入选“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同年9月25日,牛文文本着“扶持创业者成长、成熟和成功”的初衷,秉承硅谷的创业师徒文化打造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开营,第一期20名学员接受了王石、史玉柱、何伯权、王文京等商界领袖的亲自授课。一个黑马商圈从这里开始起步。
2011年6月,牛文文宣布,为创业者搭建投融资平台的“黑马大赛”正式开赛,他将所有可能上榜的黑马请来,再请一些评委现场点评,徐小平、李彦宏、雷军、薛蛮子等大腕都受邀而来,鼎力支持。同年,创业家入选首批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
2012年4月,牛文文开始打造线上创业服务平台,i黑马网正式上线 ,成为“黑马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他向互联网创业者转变。
2012年6月,牛文文在“第二届黑马大赛”上表示,公司已实现盈利,除广告模式之外,正在探索用户付费模式。
2013年,以服务创业者为宗旨的黑马会成立,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继黑马营、黑马大赛之后,黑马系创业服务链条上的产品更加完善,集学习、融资、交流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黑马社群初具雏形。
2013年底,在创业家五周年庆典上 ,牛文文发布黑马大赛平台融资报告:近三年中,创业企业通过黑马大赛获得的融资总额达到112.86亿元,占同期中国创投市场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
2014年4月,牛文文联合发起的黑马基金正式宣布成立,该基金主要投资早期项目;截至2015年10月,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超过30个。
2014年12月,牛文文宣布,“永不落幕”的线上路演融资平台“牛投网”正式成立,而这也是其多年来苦心打造“创业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2014年底,牛文文在“黑马盛典”上宣布其创立的黑马成长营正式升级为黑马学院,成为规模化与体系化的独立创业教育机构。
2015年,牛文文任创始会长的黑马会迅速壮大,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成立地方分会,踊跃入会的创业者超过1万人 ,黑马社群的广告也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一个活跃的、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创业社群正在蓬勃发展。牛文文已经成为了中国很多创业者心目中关于创业的一个触媒式人物,而他也无时无刻的在传播着黑马社群的信仰。
作为知识付费老玩家,王利芬拿什么打败罗振宇、牛
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李彦宏会说是人工智能;
马云会说是“五通一平”;
马化腾会说是王者荣耀...
但从笔者常年混迹于“地铁圈”和“白领圈”来看,除了王者荣耀,大多数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焦虑”。
对知识的深深焦虑。
正文:
这种焦虑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已经是一种症状,也就是“知识焦虑症”――每个人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
为了给用户“治病”,解决这个刚需,一大批知识付费平台不断涌现,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已然到来。
先说罗胖的得到。
罗振宇是94级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硕士,04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2000年加入央视,曾任《对话》节目制片人,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创立“得到”已经是2012年的事儿了。
“得到”最大的亮点就是罗胖每天起早贪黑都会更新的“罗胖60秒”,这个偏心灵鸡汤类音频栏目,罗胖一做就是4年。
这也让罗胖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并成功将用户从微信公众号导流至得到APP,最终完成变现。
罗胖的长处在于创造新内容,但短板是,罗胖没有“证儿”。
一张网络视听许可证,封上了罗胖产品多样化的大门。
可以说,罗胖的得到已经过了红利期,如果拿不来那张“证儿”,完成形式的多样化,罗胖就算把每天60秒升级成每天600秒,得到和罗辑思维还能撑多久还很难说。
再说王利芬的优米。
同为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利芬的简历和资源不可谓不丰厚――94级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毕业,曾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中任记者和编导。2000年任《对话》总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创办《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并担任上述栏目及《经济半小时》总制片人、资讯工作室主任。2004年9月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回国后创办了《赢在中国》,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节目。后创办《我们》,任总制片人兼主持人。
马云、柳传志、史玉柱...你叫得出名字的互联网大佬都在优米上授过课。
更别提王利芬还是最早试水这个行业的――2010年,优米就已经创办。
手握如此资源,又能抢占先机,线上课程、线下游学双管齐发,又有大佬站台,更别说王利芬还有最要命的那张“证儿”,优米岂不是笑傲群雄、胜券在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创立7年的优米,在日活人数和营业额上却远远不如得到。
此前不久,王利芬在优米举办的竞争战略峰会上也坦承:优米之前做的并不好,但现在,我们要重新出发了。
怎么个重新出发?笔者最近翻看优米APP,发现直播也被做起来了,而且slogan也更换为:“做下一个商界领袖,上优米!”――并不是早前的“找有用的知识,上优米”,看起来,优米的定位和面向人群发生了变化。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优米前员工说:优米911后会有大动作,但我等不了那么久。
可以知道的是,优米的现状并不舒坦。至于所谓的“911大动作”是否能让优米重振旗鼓,拿下这块肥肉,我们还不得而知。
最后说一下牛文文的i黑马。
牛文文和王利芬、罗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不是央视主持人。
从创办创业家杂志到创办i黑马,牛文文并不是半路出家,一早儿就已经下海经商。
那牛文文的i黑马是不是比王利芬和罗胖经营的好呢?
i黑马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因为五花八门的线下培训,APP是后来才做的,在线付费课程也逐步上线,但i黑马上的讲师从段位来说,还是比优米的马云们、得到的李笑来们差了一大截。
i黑马的优势依然是“黑马学院”、“黑马成长营”等以线下培训班为主的板块,这在i黑马所谓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平台”中占了很大比重。
据说此前i黑马曾想与优米合并,一个搞线上,一个搞线下,两手都变硬。
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优米自己搞出了线下――游学、峰会,动作不断,这让合并更无可能。
对于i黑马来说,如何在优米和得到的夹击之下,把自己的专长做大做强才是牛文文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站在当下的“知识经济”风口,优米、得到、i黑马的风格迥异、侧重不同,已经给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重回战场的王利芬,是凭借央视扎实的内容制作功底来攫取流量,还是靠得天独厚的商界大咖支持来触发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抑或是完全颠覆,创造出全新的知识经济服务模式,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牛文文的公司上市了吗
没有
途家创始人罗军:让最高出价者出局 四年怎么融五轮
随着2015年8月完成D及D+轮3亿美金的融资,途家网正式晋级独角兽俱乐部。这家定位于高品质度假公寓预订平台,既为旅行者提供优质度假新体验,又为业主提供灵活的闲置资产托管增值服务。日前,其创始人罗军做客i黑马的视频对话节目《创业家》,与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对话,讲述短租行业及融资的那些事儿。
精英创业不差钱
罗军:2011年年中的时候,我准备做这件事,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机会,只是看到Homeaway在美国上市。
牛文文:像你这样的人,只要想做一件事儿,就有人给你钱,这是好处。但不好的是,你不知道他是看好你,还是看好这个产业。
罗军:对。
牛文文:是不是第一次给你钱的人,根本不知道你要做什么。
罗军:第一次甚至第二次给钱的人,都是认可我和这个团队。和事情没关系。他们也看到我的背景和爱好。这20年来,从第一次住星级酒店起,我就开始收集房卡,以后凡是第一次入住新的酒店,我都会收集房卡,目前已经收集了国内外一千多张房卡。此外,我还有创业的成功经验。投资人看时,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如果做的事情跟我的经历完全不搭界,比如我突然做医疗,他们也不一定投。
牛文文:当时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是不是远不如你?现在有很多创业公司,投资人对产业的认识比创业者还要深。
罗军:那就糟糕了!那种情况下会发现什么呢,我举个例子,父母总感觉自己比孩子懂,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会去干涉。
牛文文:那按照你的节奏,你觉得途家的发展是快了还是慢了?
罗军:所有人在创业时,总会把事情看得比较好一些,但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和初衷有偏离或背离,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背离。我和团队几乎是以季度为单元,去纠正我们的做法。
CEO要有第六感
牛文文:你本身是个融资能力特强的人,这四年,融资对你是个事儿吗,烧钱烧得多吗?
罗军:我们现在融到D+轮,相当于第五轮。在这个行业里,至少在亚洲来说,我们是规模最大的。离我们最近的一家,我们比人家多十几倍。从估值来看,据我所知,全球最大的一家是Airbnb,第二家是HomeAway,第三家就是我们途家了。
如果用我们的估值和市值比,我们已经超过了很多类似的已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退回去看没有感觉融资有难度。一个事实是,我们融了大概四五轮,我基本上没有出过办公室。
牛文文:你融资时,团队是怎么分工的?
罗军:就我一个人。
牛文文:请FA了吗?
罗军:请的是华兴。我们每一轮融资,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来,华兴负责把名单选出来。比如说他选7家给我,我在这7家中选择,至于他从怎么从70家中选出这7家,我不参与。所以融资时,谁都不要来找我,去找华兴。
这四年融资里,我上门沟通过的不超过3次,主要是些老朋友。还有一些大佬主动上到门来找我。其实我们的融资没有策划过。我比较朴素,想得很简单,首先这东西我自己有信心,有愿景。你今天什么样,投资人过来看一眼就可以了,关键是往前看,你是否能理清楚。
我把这些全理清楚了。只不过请华兴问问谁有兴趣。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我太忙。所以你们先出去。这样等他们再进来时,我也有信心。
牛文文:黑马营已经到十几期了,融资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你融资的底气来自哪?
罗军:其实有几点。第一个,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首先行业很重要。这个分享经济是关于住宿的,当时是我一家,所以这个行业里没有别的选,而且我的背景也不差。
第二个原因,第一次融资的对与错,这点也很重要。第一次融资的时候,我选了4家。第一个是携程,有携程的背书,它有流量;第二个是Lightspeed(光速创投),因为它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尽管它不是中国最大的VC,但是最有冲劲;第三个是Homeaway,它是全球模型的背书;第四个是很有名的CDH鼎晖。
第一次选择时,我给他们的股份非常少,但是我拿的是他们的品牌。我知道不可能通过一次融资就解决问题,可能要十轮融资。融资也是要讲品牌的。如果你第一次融资是个煤矿老板,后面就完了。融资时饥不择食就完蛋了,会恶性循环。而且我让这四家不冲突,你看他们的背景都不一样。背景一样的话,后面的投资者就会想,是不是钱不够,要分一分。其实我是拿的战略投资,你每个月要给我资源,钱我这不缺的。
还有一个原因——时机。就像我这次D轮、D+轮的融资,今年年初时,我就知道一定会有问题。当时我们还有大量现金,根本不用融资,也不缺战略投资方。但是我知道两到三年内一定还需要融资,与其后天融不如今天就融,所以我放开闸门。5月份开始融,8月份完成,三个亿美元到帐。融完资当天下午,我就写了一封内部信,我说冬天开始了。CEO其实要有这种第六感。
最高出价者出局
牛文文:这一判断是基于你上一轮或上几轮的经验,还是上一次的创业的经验?
罗军:是两者的结合。首先是以前的创业经验,不是说你今天创业,才去发现和关心这件事情,可能过去十年都在关心这个事情。第二,创始人必须有很强的嗅觉,你要多和所有人沟通交流,要和投资人保持联络,你要拿他的感觉。
我和投资人交谈时,基本上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每次融资都是最高出价者出局。有人估你一亿美金,有人估你八千万美金,为什么给八千万的那个人呢?我自有道理。假设你是我的投资人,现在明明一个亿就可以了,突然出来一个人1.2亿,如果顺从了1.2亿的,你心里会不舒服,因为你是被逼的。当你被逼时,有两个大毛病,第一你以后会天天跟着我;第二我在你的这个压力下会把战略变形。这样对你不好,对我也不好。何苦!而且这又不是一次性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上市定个价。所以融资中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占在对方的角度。就像我们打工的一定要站在老板的思维模式下想问题。转换思维很重要。
确实,我们每轮都是这样的,这次D和D+轮也不例外,有人报出离奇高的价格要进来,我说这个事情有问题。我也不愿意给其他投资者增加压力,要用平和的心态。
牛文文:你现在融了五轮,是怎么把控节奏的?
罗军:做MP的时候,必须要相对精准。因为你第二次融资的时候,人家要看你前面的记录。你上一次吹得牛没实现,后面就不好办了,信用度有问题。所以这个要非常精准。如果你让我现在估5年以后的情况,拿出一个5年后的融资计划,那肯定不行。很多事情要可控。
每次融资心不要太贪心
牛文文:一般来讲是一年一融?
罗军:大部分公司是半年一融,我是一年。每次融资心不要太黑,逐步逐步来。融资里头,拿到A轮很简单,大多数死在B轮、C轮,因为没有阶段性的把控。在成熟行业里,一般来说,把控比较高,因为有参照物。有标杆在,怎么样走都行。人最怕行夜路,旁边没有参照物,就像我们现在这样。那怎么办?参照物体就是时间,这个时间不能长,只能短。
牛文文:没有对表的参照物的时候,只能用时间来对标。
罗军:因为晚上暗,就是前面三里路的地方,我能看得见,我扔个指标在那,看见的地方才会去。
牛文文:你说心不黑的意思是指?
罗军:融得不要太多,估值也不要太高,合理就行。
牛文文:你这五次,每次的大概倍数?
罗军:一般是两倍三倍,不太多。
牛文文:这个就不贪心。
罗军:融资这件事情,其实是借钱。我每次融资结束后,一点都不激动。因为我是会计,会计心理是借人家钱是要还的,拿了钱这么开心干嘛。
牛文文:我觉得创业者最难的有三个事。首先你要能拿到一千万;更难些的是你把这一千万融资变成一千万收入,最牛的是你把它变成一千万的利润。拿钱的时候很痛快,真正痛苦的事儿是你能不能把这个钱以及在多长时间变成一千万的利润。
罗军:每一个钢崩就是一个承诺。确确实实有很多人,在第一次融资的时候,没有计划。融资这个事情本质上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第一,你选对了吗?第二,你模型匹配了吗?第三,你团队平衡吗?第四,这也是一个CEO的综合素质考验。
牛文文:今天的创业者,我们鼓励他们说会赚钱,还要会融钱,但是很多人的确不会融钱。赚钱是本事,融钱是加出来的事儿,不太容易。我还有一个细节想补充问,你说你这几轮都不贪心,那根据你事后的测算,你融这轮时够不够用到下一轮,有多少富余量?
罗军:我是这样,每次都要求有50%以上的富余量,实际上也是。有10个月或者12个月以上的现金储备比较好。有的人要么不融,要么一次融三年,这个事情对于投资方来说,感觉不可控。融资其实是打天上的飞机,你要提前多少秒要打出去?所以为什么有些企业是一年,有些企业是18个月,还有些企业是9个月,他的CEO自有其道理。
牛文文: 这个节奏谁来定,同行还是?
罗军:我们这个行业要我自己定,因为我自己在前,是先行者,别人看着我,我只要一融,别人就融。
牛文文:这就像马拉松,前面的人给后面的人定节奏。
罗军:没错。
牛文文:你后面的人现在离你还比较远,你会不会因为竞争不够激烈,有点孤独,感觉不够爽 ?
罗军:我现在最大的孤独是关于整个产业的,我们现在做很多事,也起到引导作用,我们现在其实很焦虑和担心,方向是不是不错了。我要把住宅分享这个行业做厚,但不能做重。这个产业非常复杂,产业链非常长,要懂得更多的协同、配合和互相之间的联合。
并还是不并
牛文文:今年(2015年)出现很多合并,比如美团和点评并了,去哪儿和携程并了,现在有没有人打你的主意?
罗军:关于这个事情,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年是合并年,原因在于同类竞争太多,资本受不了。为什么合并,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跨界。
但是我们没有被他们看到。因为第一,我们没有竞争起来。第二,我们也没有变成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市场,大家伙平时也不会想到我。所以我们会相对比较骄傲。
牛文文:那你心里有一个预期没有?
罗军:说实话,最近两年的时间里,我肯定没有想好。因为上市就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资金要进来,我现在有;第二件事情,我没有人竞争,其实我有品牌头盔。现在不用再证明我,因为我是最大一家。
所以对我们来说,除非是我的股东要变现。如果看一下,我们现在大概是10亿美金量级,我们的对标企业Airbnb是200多亿美金。对我的投资人来说,他心再不黑,也不会想这么一个价位。
牛文文:最后一个问题,这五年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儿是什么?
罗军:携程和去哪儿合并这件事对我有很大触动。我并不是说谁被谁并,谁做得不好。而是在这个阶段,再往下走,去哪儿需要更多的钱和投入,而且不能变现。这个时候,一个大型机构CEO,必须对经济规律、甚至宏观经济,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才能把握。
《创奇》是什么
一本杂志,和他的团队,以及他们带来的副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7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