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信息不对称是在交易过程中,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他人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并据此进行决策。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其他各项活动,有些会员掌握着别的会员所不能掌握的资料,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效率降低,影响市场运行。市场经济活动下,不同类型的人在理解相关资料时存在着差别;信息也是可以共享的。掌握资料较全面者,常居于相对优势,以及信息贫乏者等,便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市场交易活动中出现了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会引起逆向选择。
通常情况下,卖方对交易物品的掌握程度要高于买方,但是,也会出现反例。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和买主之间就有可能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双方利益受损。前一种情况在二手车买卖中就可以看到,卖主比买主更清楚应该出售的汽车。后者例如,买方在购买时就有许多信息可以获取,但有时却得不到,这是因为卖方拥有大量信息而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后一种情况,例如医疗保险,买方一般都有比较丰富的资料。
拓展资料等:
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1。代理人问题代理人并非总能为委托人的最大利益服务。当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存在着利益冲突或权力冲突时,代理人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如果经理是全体股东代理,但不一定都能保护股东利益,决策中力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股东和经理人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基础。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与经理人的合同是不完全的,靠经理人“道德自律”是必要。因此,股东和经理人都会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股东与经理人所追逐的对象并不统一,股东期望自己所持股权价值达到最大化,经理人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股东与经理人都会产生道德风险,有必要借助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经理人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如果股东对经理人进行了长期有效地监督,那么这种监督就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使得股东和经理人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股权激励就是这样一个原理。
2。道德风险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将导致交易双方在交易后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关系,因此也就必然存在着这种“道德风险”。道德风险问题在保险合同研究中被提了出来,经济学家常用道德风险来总结人的“偷懒”行为,“搭便车”与机会主义。道德风险问题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本文主要探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就上市公司治理而言,一般会呈现出以下三种状况:第一,违反借款协议,私改资金用途;第二,借款人瞒报投资收益,规避偿付义务;三是借出资金后未及时偿还或归还困难。不考虑借入资金使用效益的借款人是不负责的,不务正业造成借入资金的亏损。
3。当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不完全信息时,就会出现一种逆向选择行为,即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用于非期望效用较低的消费者身上,从而损害其利益。这一现象最早是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在196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当信息非对称时,企业将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活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19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作了进一步阐述。该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各方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风险和收益,从而使市场失灵,即产生逆向选择。三个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和斯彭斯、斯蒂格利茨因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和信息经济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将通过对柠檬市场的分析来说明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是指交易一方不能完全理解交易对方,双方立场不平等。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2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