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字是什么意思
原意为蓓蕾,花蕾,含苞待放花朵之意,寓意美丽动人,年轻力壮,前途光明,前途灿烂。
读lěi是一种形声。
繁体部首:艸
部外笔画:13
出处:《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郑辉又想起昨天的版面,仿佛看到一片鲜花在面前破蕾开放似的欢欣。”
使用方法:
1、儿童活泼可爱,亭亭玉立,犹如春天的花蕾。
2、果园中含苞待放的花蕾宣告了金秋时节的硕果。
3、小朋友们憨态可掬的笑脸犹如含苞欲放。
4、那个姑娘象含苞欲放。
扩展资料等:
经常使用词组:
【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时的感受器。分布于舌表面可辨味道。
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
【蓓蕾】亦作“蓓藟”。花蕾、含苞未放花朵。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时已初冬,墻内不知何花,蓓蕾满树。”
艾青《春》诗:“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棉蕾】棉花花蕾。如:千里沃野上,稻花飘香,棉蕾含笑,一派勃勃生机。
【花蕾】亦作“花藟”。指还没有开过花朵。又名花骨朵,花芽等。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其实这是人们没有在意,它们早在冰雪的严冬就孕育好了自己的花蕾。”
蕾之意也??
蕾
lěi lěi
〈名〉
(形声。从艸,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同本义[flower bud]。比喻事物在萌芽状态下就已经孕育着生命力,并能继续生长下去。如:花蕾;花朵是植物的果实、嫩芽或幼叶等成熟后形成的花。蓓蕾的出现
蕾
lěi lěi
ㄌㄟˇ
含苞未放尽的花朵、花骨朵:花朵~。蓓的~。
郑码:EFKI,U:857E,GBK:C0D9 郑码:EFKI,U:857E,GBK:C0D9
笔画数:16,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452444425121
?蕾的名字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蕾lěiㄌㄟˇ◎含苞未放的花,花骨朵:花~。~铃。蓓的~。~人-—————《诗经》中的一个意象。◎蕾lěi〈名〉(形声。从艸,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同本义flower bud。同义词“花”在古汉语里是一个多义词。如:花蕾;蓓蕾的出现。
基本解释
读音:lěi
花蕾中
部首:艹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繁体部首:艸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五笔86&98:AFLF
郑码:EFKI
仓颉:TMBW
笔顺编号:1221452444425121
四角号码:44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7E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57E
字形的结构
汉字的首尾分解:艹雷汉字的部件分解:艹雷
笔顺编号:1221452444425121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捺折,竖捺竖折
详细解释
⋆ ϕ[lěi ]
◎含苞未放花朵、花骨朵:花蕾、蓓蕾、蕾铃、吐蕾等。
◎蕾lěi〈名〉
(形声。从艸,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同本义[flower bud]。比喻事物在萌芽状态下就已经孕育着生命力,并能继续生长下去。如:花蕾;花朵是植物的果实、嫩芽或幼叶等成熟后形成的花。蓓蕾的出现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蕾
【唐韵】落猥切:音磊。蓓蕾和花绽貌。【韵会】始华是也。
音韵上的借鉴
[广韵]落猥切上十四贿lěi蟹一体上灰
[平水韵]上声,十贿
方言的集合
[ 粤 语 ]:leoi4leoi5 [ 粤 语 ]:leoi4leoi5
[闽南语]:lui2
《汉语大词典》
[《广韵》落猥切,上贿,来。]
含苞待放之花。“花开春后新颜色,满树红遍二月天”。宋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花中牡丹春满园,绿叶红花谁能争?”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之二:“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人民文学》1978年第11期:“郑辉又想起昨天的版面,仿佛看到一片鲜花在面前破蕾开放似的欢欣。”
《字典大全》
部首艹,部首笔画03,总笔画16
蕾lěi〈名字〉
(形声。从苃,雷声。本义含苞未放的花朵)同本义[flower bud]。比喻事物在萌芽状态或孕育阶段时就已经存在着。例如花蕾;蓓蕾
蕾 lěi 蕾 lěi
含苞未放者为花骨朵~。蓓的~。
《辞海》
蕾(lěi垒)含苞待放的花。意为在秋风乍起之际,菊花已经破土而出,待到霜降后就可采摘食用了。《杨万里·九日郡中送白菊》诗:“一夜西风开瘦蕾,两年海南伴重阳。”参见:“蓓蕾”。
《康熙字典》载
《申集上》《艸字部》蕾·康熙笔画:19。部外笔画:13。《唐韵》落猥切、音磊。又作“妍”,是一种花的名称。蓓蕾和花绽貌。花开,花朵盛开之意,表示美好的祝愿和希望。《韵会》之始华。[1]
经常使用词组
【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时的感受器。如“吃得苦了,便觉得甜”就是一种典型例子。分布于舌表面可辨味道。“味蕾”这个词有两层含义。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珠蕾】花骨朵花。元王冕《梅花》诗之三:“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
【棉蕾】棉花花蕾。如:千里沃野上,稻花飘香,棉蕾含笑,一派勃勃生机。
【破蕾】含苞待放;开花。宋王安石《次韵春日即事》:“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花蕾】亦作“花藟”。
指还没有开过花朵。“花骨”是花之茎叶部分,它既可以开花又可结果,所以古人说它是花中珍品。又名花骨朵,花芽等。宋陆游《小园》诗:“晨露每看花藟坼,夕阳频见树阴移。”魏巍《东方》第4部第1章:“其实这是人们没有在意,它们早在冰雪的严冬就孕育好了自己的花蕾。”
【蓓蕾】亦作“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花朵。此句是对梅花、玉兰、菊花等花名的解释。闽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蓓蕾抽开素练囊,琼葩薰出白龙香。”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刺桐花深红,每一枝数十蓓藟,而叶颇大,类桐,故谓之刺桐。”“蓓蕾”,是指花朵开放后不久便能结出果实的植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时已初冬,墻内不知何花,蓓蕾满树。”艾青《春》诗:“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蕾”字的发音仅有三个音lěi,为何“蕾丝”这一个呢
采用最新版和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权威性,蕾只有第三声,不管是芭蕾还是蕾丝,读出的是第三声。第二声是一种音素变体。如语文字音辨析题中的,第二个声音是错。
只不过,大家都习惯把蕾丝这个蕾读第二声,由于是英文lace的音译,其实,”蕾“字在中国古已有之,发音lěi,形声,由高到低,雷声,原意是指含苞未放之花,宋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中也有有关记载。
扩展资料等:
常用词
【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时的感受器。如“吃得苦了,便觉得甜”就是一种典型例子。分布于舌表面可辨味道。“味蕾”这个词有两层含义。鲁迅《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珠蕾】花骨朵花。
【棉蕾】棉花花蕾。如:千里沃野上,稻花飘香,棉蕾含笑,一派勃勃生机。
【破蕾】含苞待放;开花结果了。
【花蕾】亦作“花藟”。
指还没有开过花朵。又名花骨朵,花芽等。魏巍《东方》第4部第1章:“其实这是人们没有在意,它们早在冰雪的严冬就孕育好了自己的花蕾。”
【蓓蕾】亦作“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花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蕾
蕾的含义和意蕴
蕾,指含苞未放。意思是温柔,安静,漂亮。
一、笔很流畅
横、竖、竖、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竖、横折、横、竖、横。
二、组词方面
蓓蕾,花蕾,味蕾,破蕾,芭蕾,等等。
扩展资料等:
一、蓓蕾[bèi lěi]
未开放的花朵;花骨朵儿啊。
二、花蕾[huālěi]
没有盛开的花朵。俗称花骨朵。
三、味蕾[wèi lěi]
味觉器官等。在舌下缘及咽腔内呈三角形排列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感觉小泡。由味觉细胞及支持细胞构成卵圆形小体。其主要功能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自己需要的味道。分布在舌乳头,腭,咽部。味孔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多种滋味,并能分泌出一种物质——盐酸。味蕾的顶部开一个小洞,开口在表面并受到味觉刺激。当溶解食物流入味孔后,味觉细胞在刺激下激动,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形成味觉。
四、破蕾[pòlěi]
花蕾开放了;开花结果了。
五、芭蕾[bālěi]
法语音译词之一。一种欧洲古典舞。它是在音乐伴奏下,由舞者以双脚交替地踩着不同的节奏动作来完成舞蹈的艺术形式。源于意大利,成型于法国。后来由于女演员以脚尖直立起舞,故又名足尖舞。中国笼统地将足尖舞称为芭蕾,欧美国家笼统地将舞剧称为芭蕾。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2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