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禄鼎_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首页
  2. 托运须知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广告位招租
联系电话:13518188210

东山再起的典故来自于哪一个人物?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东晋时期的谢安在青年时期为官,后辞官归里,奔会稽东山,隐逸。他隐居期间,过着清苦的生活,没有什么爱好,只是喜欢读书写字。隐居之后,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朝廷多次请其出山为官,均未赴任。

至40岁那年,谢安最终应召人朝再为官,直至出任宰相。他在担任相期间,政绩卓着,深得朝廷器重,被封为安成侯。他在历史上以八万大军对抗80万前秦军队而闻名,夺取以少胜多淝水之战,指挥之一。后来,他在担任太子司马期间,由于与大臣争权而被弹劾罢黜,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过。成语,原喻退居二线,重新担任重要的职务,现多喻失势之后再得。

原文来源: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扩展资料等: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屡次下诏征调其仕进,均不得应诏。他在自己家里住了三年多,没有被招入官场。后为桓温司马,即将离开新亭,朝中的官员们纷纷来探望送别。

高灵时任中丞,还去为他送行。“你是想把自己弄得更像个官吧?”在此之前,高灵或多或少都喝过一些,所以借着这酒好像喝醉了似的,玩笑着说:“你多次违抗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高枕无忧地躺着,大家常常一起交谈说:‘安石不肯出来做官,对老百姓打算怎么办呢!’现在百姓对你又打算怎么看呢?”谢安笑了笑,没有。

排调是取笑嘲笑的意思。这些都反映出魏晋时期人们对言语交际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世说新语·排调》中,记录着不少关于排调方面的小传,这些手段有嘲笑、取笑、讽刺、回击和规劝,还有亲戚朋友之间闹着玩。从中可窥见那个时代的人在交际上注重机智,精于处理,要求语言简洁而有韵味、机变而有锋芒、大方而恰到好处,击中要害等等,这些都是魏晋风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说新语·排调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请问东山再起,讲了哪个历史人物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西晋开国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晋着名史学家。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兄弟。

谢安很少以清谈闻名,多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的东山,和王羲之、许询游山玩水,对谢家子弟进行教育。

后谢氏家族在朝中的人物悉数消失,他只是卷土重来,曾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简文帝死后,谢安、王坦之等人挫败了桓温篡位的图谋。

桓温去世之后,更是和王彪之等人一起辅政。淝水之战时,谢安,东晋方面统帅,用八万人击败了被称为百万人的前秦军队,给东晋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

战后由于功名过盛,受到孝武帝的猜忌,被逼到广陵躲避灾祸。在建康时曾为梁朝的宰相和着名诗人。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六。获太傅,封庐陵郡公,谥“文靖”。

谢安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擅长行书、通乐。性情闲适文雅,遇事公允明断,既无专权树私之气,也无居功自傲之气,具有宰相气度。

他治理国家,以儒道相得益彰,身为高门士族,能够从大局出发,用谢氏家族的利益来顺从晋室的利益。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谏言,力排众议。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在东晋南朝之际,是一个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张舜徽称赞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雅量、有魄力的伟大政治家。

扩展资料等:

公元前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征晋。这个时候,皇上想到谢安,决定再次启用他,便派人去东山,封为征大都督。

宰相腹中能够撑船救国,是很重要的,谢安并不推托,他回朝调兵遣将、上下齐心、奖惩分明、官兵们心向往之,想和符坚一决高下。

未几,符坚人马打到淮河和淝水,只要过了河,东晋就难保了,谢安心里有数,以东晋8万官兵跟着符坚硬拼尤如蛋摸石,他坐东山之阵,受命于危难,认真排兵布阵,又将侄子谢玄送上前线作战。

侄子临行前,想要一探这仗是如何打出来的,谢安只说了一句“朝廷是有安排的”。谢玄心中无底,第二天再派人去听口风。谢安怎么办,便拉着人对弈,直到天黑,打仗一事,一字没有提及,在那天午夜,这才拿出将帅名单,摆出自己“八卦阵”。

淝水之地,战事揭开,谢安还是稳稳地坐在东山上,与别人对弈,敌人果然中了埋伏,惨败逃走。喜报来了,谢安拿过来看了看,什么也没说,也就下了自己的一盘棋。

宾客们迫不及待,都围在一起听取情报,方知前面有战事,谢玄立下赫赫战功,现场所有人都钦佩谢安沉了下来,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淝水之战”的战斗。

淝水一战,东晋得救,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由于其东山闲居之后,再出来大干一场,后人称其“东山再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卷土重来

东山再起,主角又在哪里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这道题很容易,王羲之好友。谢安

东山再起,讲述了一个什么人的传奇?

东山再起是谁说的,七叔东山再起是谁

东山再起,这就是谢安

出东晋时期,谢安毅然辞官,隐居会稽一带东山,常有文人造访,与其饮酒赋诗。前秦的南侵和东晋的岌岌可危,谢安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为东晋丞相,领兵于淝水,顺利击败前秦大军,又乘机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公元前383年八月,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一天是秋天的傍晚。南行的大道上烟尘翻滚着步兵和骑兵,外加车,马,辎重等,浩浩荡荡的队伍,几乎是千拉万扯。当时东晋已经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政权。一个月后,苻坚主力抵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来自黄河以北的人马,也来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自东向西1万余里的一条战线,前秦水、陆两路挺进,迫近江南。当时东晋王朝已经灭亡了,北方还剩下六十万人口。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及京城文武官员著慌。他们知道,东晋王朝已经衰落多年了,如果再打下去,后继者必定要灭亡,所以,一定得想办法挽救自己。晋朝的军民不愿意江南落入前秦的手中,人们期待着丞相谢安的主意。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氏,士族出身,少时与王羲之为友,常到会稽东山访山、吟诗、谈文章。他在士大夫阶层里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觉得他相当有才华。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回来后,心情非常不好。但他宁隐东山不为官。他觉得自己的才能和名声还不如别人。有推其为官者,上任1个多月不愿做。因为他没有什么政绩,没有什么名气,所以老百姓对他也不怎么信任。那时士大夫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他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年近四十,这才又出来当官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官啊!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故后世称其再出为官之类为“东山再起”。

原创文章,作者:聚禄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xso.cn/2523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